育儿学院 育儿微课 家长训练营 育儿科普
影响儿童孤独症康复效果的这几个“错误认知”,家长必须知道!

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为众多的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影响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家人在备受打击的同时,也会积极为孩子做干预训练,力求让孩子尽可能的恢复正常,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干预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甚至终身都需要进行,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干预训练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干预训练没有效果,时间又白费了。

孤独症康复训练有多少雷区?家长应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干预孩子,康复效果能最大化。

孤独症 (2).jpg

1.逃避现实

很多的特殊孩子家长在得知孩子的病情之后,一直不愿意接受,而是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去质疑、怀疑诊断的权威性。有的家长通过网上询问,有的家长通过反复走访,有的家长或通过朋友推荐,甚至有的家长还尝试采用各种不恰当、不科学的方法来试图改变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间,因为孤独症通常是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2.切勿中途中断康复

家长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孩子情况,这样导致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长会觉得很分裂、很随意,一会儿想要训练,一会儿又不想要训练了。孩子是否继续康复一定是通过专业评估后根据儿童现阶段水平、康复师建议来决定如何调整,切不可随意中断,否则很可能前功尽弃。

3.不要轻易给孩子更换康复环境

赶场式的给孩子选择课程,上完一个课要赶紧选择到下一个场地继续开始,其实所有的时间都浪费了,这样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系统的去给孩子做居家训练的。大家想一想,我们所有的训练都不是为了孩子在机构可以更好,而是让他可以回到家里可以更好,与其是赶场式的,不如是选择一个你相信的、孩子熟悉的机构跟着老师每天训练,你在家做练习,让孩子真正学到所有的东西可以在生活当中得以应用。

4.盲目相信医药,忽视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部分的患儿家长来讲,可能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病,理所当然的要用药来医治。如果简单地认为只有医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从而使孩子的训练流于形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孤独症康复过程中,不排除随着医学的发达,药物治疗的有效作用,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完全替代教育和训练在孩子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即使孩子需要某些药物的针对性治疗,家长也要通过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来进行科学指导。

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训练内容过于单一

在家庭训练过程中,训练的内容可能会有局限性。父母可能偏重于语言或认知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同步复辅助训练。

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是广泛性的发育障碍,往往伴随有多种发育缺陷,全面发展是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例如,有些患儿不会说话,家长就每天不停的掰着嘴教患儿说话,但孩子能说话不等于会交流,许多患儿可能会背诵儿歌,但仍然不能同外界进行交流,因此,只有对孩子进行全面训练才能促进大脑发育,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6.训练形式刻板重复,缺乏创新

在传统的意识里,家长或许会每天安排好孩子的训练时间,比如每天训练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让孩子休息放松,实际上这样的训练形式并不是对患儿最有利的。孤独症孩子的学习并非紧紧局限于坐在小桌子前面,无限循环的训练模式只会让孩子觉得训练过程枯燥无味。